質量強則國家強,質量興則民族興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、國務院把質量擺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。認真貫徹落實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》和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質量(上海)大會賀信精神,我們要全面實施質量強市戰略,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,唱響“品立長沙、質優天下”的城市質量精神,讓長沙加快邁入“質量時代”。
堅持質量精神與工匠精神“兩培育”。質量精神是實現質量強國夢的前提和基石,是企業骨子里的一股“質量勁兒”。德國、日本、美國都是公認的質量強國。德國的質量精神可以概括為嚴謹、務實、守序,日本的質量精神偏重于細節、精益。美國更多的是將質量看作為一種競爭戰略。長沙人民歷來重視質量,馬王堆素紗禪衣令人驚嘆,銅官窯的瓷器遠銷海外,精美的湘繡名滿天下,精良的工程機械走向世界。長沙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,2016年經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,2017年可邁入“萬億俱樂部”,都離不開質量強市的重要支撐。當前長沙正處于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關鍵階段,面臨著數量型經濟向質量型經濟轉變的“窗”機遇期,必須堅持質量第一,建設質量強市,引導全社會共同努力,將質量精神轉變為質量提升行動,讓質量精神成為長沙發展的源動力,落實在工作實踐、融入到日常生活。質量之魂,存于匠心。必須弘揚工匠精神,把質量貫穿于生產的每個節點,讓人人是創新之人,處處是創造之地,個個都精益求精,每個人做擅長之事,每件事有擅長之人。
堅持嚴格標準與引領標準“兩推進”。標準決定質量,標準引領發展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是最低門檻,更多保障的是基本質量,誰在國標基礎上采用更細更嚴的標準,誰就能帶來更好的質量體驗,率先引領產業發展潮流,擁有更高更大的競爭力。比如,西方發達國家屢屢通過提高標準形成壁壘,導致許多中國產品無法進入或被迫退出目標市場;華為積極參加全球300多個標準化技術組織并擔任重要職位,成為全球標準制定的重要貢獻者,成功登頂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商。近年來,長沙大力推進標準體系建設,國際標準化組織煙花爆竹、起重機2家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相繼落戶,2016年制定國際標準10項、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37項。踐行“品立長沙、質優天下”,必須進一步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,以基本的質量標準作為門檻去淘汰低端產能,以更高的質量標準去引領中高端發展,不斷強化重點領域的技術、產品與管理標準制定和實施,以一項項細化的標準讓質量變得更加可感、可觸、可操作,加快實現“長沙制造”向“長沙質造”轉變。
堅持品牌打造和品牌營銷“兩手抓”。產品質量是質量精神的寫照,品牌更是質量的“形象代言人”。弘揚質量精神,必須高度重視品牌建設與品牌營銷。海爾在創業之初,有一次檢查出76臺冰箱存在質量缺陷,張瑞敏帶領員工掄起鐵錘親手砸毀,砸醒了海爾人的質量意識,樹立起“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”的質量理念,塑造和培養了“質量就是生命、質量高于一切”的質量精神。近年來頻繁出現的“海淘熱”現象,實際上淘的是品牌,淘的是質量。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,根本出路在于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、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、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。截至目前,長沙共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28件,中華老字號16家,魯班獎11個,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;2家企業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,打造了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的優質品牌。今后要以評選市長質量獎為抓手,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,創新品牌培育機制,加大品牌營銷力度,促進資本向品牌集中、技術向品牌集成、人才向品牌集合、資源向品牌集聚,推動“長沙產品”向“長沙品牌”跨越。
堅持誠信建設與民生改善“兩同步”。誠信就是財富,質量就是民生。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,只有緊緊抓住質量誠信這個“牛鼻子”,把誠信守法作為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,才能讓“質量大廈”高高屹立,有效守護老百姓“舌尖上”和“家門口”的質量安全。2015年8月以來,長沙共發布質量誠信“黑名單”6期,曝光質量失信企業13家、個人7人,有效地褒揚誠信、懲戒失信,讓企業不敢失信、不能失信、不愿失信。進一步加強質量誠信建設,要對質量違法行為“零容忍”,健全社會信用統一代碼和失信“黑名單”制度,實施最嚴的處罰、最嚴的問責,做到法律面前無特權、違法懲戒無例外,形成“一處失信、處處受限”的懲戒格局。同時,堅持質量為本、民生為先,把食品藥品、農產品、建筑工程、特種設備等質量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,嚴格實行全過程質量監管,加強風險預警處置,為群眾創造和提供更多的優質產品、優質服務和優質環境,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突出的質量問題,讓老百姓買得放心、吃得安心、用得稱心、住得舒心,擁有更多的安全感、獲得感和幸福感,享受更多“質量紅利”。
來源:湖南日報